追风逐日看新疆丨人工智能+清洁能源 让大漠戈壁变绿电宝库
大象新闻记者 阮海峰 文/图
近年来,“风光无限”的新疆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,行走在天山南北,经常会看见“风车”与戈壁、雪山相映成画。
8月26日,由中央媒体、援疆省市媒体和新疆媒体记者组成的“追风逐日看新疆”主题报道团队来到新疆哈密。走进在全国有名的百里风区——哈密市伊州区十三间房区域,打卡全疆单体规模最大的风储一体化项目。
“人工智能+清洁能源” 打造哈密融合创新试点风场
新疆有名的“百里风区”距哈密市220公里,位于天山山脉南缘,北起鄯善县小草湖、东至哈密市。十三间房就在这个风区中心。这个区间常年刮大风,8级以上大风一年达200多天,极大风速能达到50.28米每秒。
26日下午,在哈密市十三间房风电场,大象新闻记者看到了数台6.25兆瓦风力发电机,叶片长达83.4米,机组轮毂中心高度为100米;扫风面积22966平方米,仅机舱整体吊装重量就达144.3吨。
“该项目由中船风电和哈密国投联合开发,项目占地面积约231平方公里,是目前全疆单体装机规模最大的风储一体化项目”中船风电哈密十三间房百万千瓦风储一体化风场场长师瑞介绍,在项目建设过程中,仅用一年时间完成了百万千瓦级项目从开工到并网的全部建设任务,成为同期批复项目中规模最大、建成最早的示范项目,创造了中船风电速度。
据悉,进入并网阶段,项目团队紧密结合新疆电网750环网建设实际,坚持就近接入、高效使用,打破地州市界限,横跨哈密、吐鲁番两地完成绿电上网,不仅盘活了全疆750变电站资源,还为创新电网接入模式提供了有益示范。
中船风电风场运营中心副主任李帅表示,哈密百万千万风储一体化项目由于单体规模大、机组数量多、风储协同控制下运维场景相对复杂等特点,在规划建设之初便成为公司推动“人工智能+清洁能源”模式融合创新的试点风场。
“目前,这个百万千瓦装机规模的风场配备运维团队20人,单瓦运维成本仅1分钱。“李帅表示,与当前行业内5万千万风场配备运维团队7-10人的常规标准相比,极大实现了智慧降本成效,智能化、智慧化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在区域内遥遥领先。
“疆电外送” 累计向河南输送电量3600亿度 平均每天输出电量一亿度
新疆的风能资源储量、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均居全国前列,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之一,也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中提出的全国九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之一。
这些能源如何输送到国内其他省份?
作为国家实施“疆电外送”战略的第一个特高压输电工程——哈密南—郑州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入运行十年来,截至今年3月份,累计外送电量超过3600亿千瓦时。
据介绍,哈密南—郑州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14年1月27日正式投产,工程起于哈密,止于郑州,是西北地区大型火电、风电基地电力打捆送出的首个特高压工程。工程投运10年来,将哈密丰富的煤炭、风能、太阳能等能源资源就地转化为充沛电能,源源不断送向了中原大地,疆电外送能力稳步提升。
大象新闻记者了解到,新疆“疆电外送”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。外送电量由2010年的3亿千瓦时迅速扩大至2023年的1263亿千瓦时,外送省份从最初的7个省区市扩展到20个省区市。
近年来,新疆充分挖掘自身电源能力和通道能力,全力扩大外送规模。目前,新疆已有4条“疆电外送”通道,源源不断把电力输送至华东等负荷集中区域。
责任编辑:张攀
特别声明: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